2012年8月4日星期六

时家奇门演局的规律(5)

日干支与上、中、下三元
        从上一节我们知道了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所辖十五天 中,上、中、下三元所用阴遁或阳遁的局数,但是具体到每一天应该 用阳遁几局或阴遁几局,这是怎么确定的呢?有没有规律呢? 这也是很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把六十甲子作为日干支的符号与上、中、下三元对应起来,可排列出下列格局:


        从以上格局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二条规律:

       一、每一元的第一天的天干,不是甲就是乙,古人把这个元头, 称为符头。即符头只有二个,不是甲,就是己。

       二、凡上元第一天的地支总是子午卯酉中的一个,中元第一天的地支总是寅申巳亥中的一个,下元第一天的地支总是辰戌丑未中的一个。古人把子、午、卯、酉称为四仲,即冬夏春秋每个季节的中间一个月;把寅、申、巳、亥称为四孟,即春秋夏冬每季的第一个月;把辰、戌、丑、未称为四季,即春秋冬夏每季最末一月。从五行寄生十二宫来讲,子、午、卯、酉均为帝旺之月,寅、申、巳、亥均为长生 之月,辰、戌、丑、未均为四库之月。

       总之,由以上规律可以得知,日天干凡是甲、己者均为符头,即 每元的第一天;凡日地支为子午卯酉者,均为上元第一天;凡日地支为寅申巳亥者,均为中元第一天;凡日地支为辰戌丑未者,均为 下无第一天。

       换句话说,上元符头即上元头一天的日干支为甲子、甲午、己卯、己酉;中元符头即中元头一天的日干支为甲寅、甲申、己巳、己亥;下元符头即下元头一天的日干支为甲辰、甲戌、己丑、己未。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根据每一天的干支来确定它属于上、中、下三元中的哪一元,再根据节气,就知道这一天该用奇门遁甲的几局了。

       比如1995年1月1日,农历为甲戌年十二月初一,这天日干支为壬辰。应该用奇门遁甲哪一局呢?先找符头,壬辰属甲申旬, 符头为己丑,辰戌丑未为下元,故知这一天该用下元。又根据这一天在冬至之后,小寒(初六小寒)之前,所以应用冬至下元。冬至节十五天上中下三元所用奇门格局是一七四,因而知道这天应用阳遁四局。

       又如乙亥年正月初六,日干支为丁卯,符头为甲子,子午卯酉为上元,又知初五立春,故为立春上元,立春节十五天上中下三元分别用八五二局,故知这天应用阳遁八局。

时家奇门演局的规律(4)

一年二十四节气与阴阳二遁(2)



       某节气的上、中、下三元即三个五天中,分别用阳遁几局或阴遁几局,这是怎么规定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没有?

       初学者乍一看,眼花缭乱,感到难以记忆。其实,这种安排既有依据又有规律可循,只要给您讲清规律,您就一下子记住了。


       先看阳遁。北方坎卦对应一宫,所以从冬至节开始用阳一局;东北艮卦对应八宫,所以从立春开始用阳八局;东方震卦对应三宫,所以从春分开始用阳三局;东南巽卦对应四宫,所以从立夏开始用阳四局。

       次看阴遁。南方离卦对应九宫,所以从夏至节开始用阴九局;西南坤卦对应二宫,所以从立秋节开始用阴二局;西方兑卦对应七宫,所以从秋分开始用阴七局;西北乾卦对应六宫,所以从立冬节开始用阴六局。

       总之八卦在几宫,对应的第一个节气的上元就用阳遁或阴遁几局,即坎、艮、震、巽四阳宫用阳遁;离、坤、兑、乾四阴宫用阴遁。这是第一条规律。

       第二条规律,四阳宫即坎、艮、震、巽所分别对应的第二个节气、第三个节气上元用几局,按阳遁顺排而定,即坎一宫冬至上元用阳一局,小寒上元则用阳二局,大寒上元则用阳三局;艮八宮立 春上元用阳八局,雨水上元则用阳九局,惊蛰上元则用阳一局;震三宮春分上元用阳三局,清明上元则用阳四局,谷雨上元则用阳五局;巽四宫立夏上元用阳四局,小满上元则用阳五局,芒种上元则用阳六局。

       阴四宫正好相反,即离、坤、兑、乾四阴宫所分别对应的第二个节气、第三个节气上元用几局,按阴遁逆排而定,即离九宫夏至上元用阴九局,小暑上元则用阴八局,大暑上元则用阴七局;坤二宫立秋上元用阴二局,处暑上元则用阴一局,白露上元则用阴九局;兑七宫秋分上元用阴七局,寒露上元则用阴六局,霜降上元则用阴五局;乾六宫立冬上元用阴六局,小雪上元则用阴五局,大雪上元则用阴四局。

       以上就是每个节气上元(即前五天)所用阴遁或阳遁几局的规律。

       那么,每个节气中元、下元用几局是怎么确定的呢?比如为什么冬至节上元用阳一局,中元、下元则分别用阳七局、阳四局,形成 “冬至一七四”,小寒节上元用阳二局,中元、下元则分别用阳八局、阳五局,形成“小寒二八五”呢?

       这是由六旬一局即六十个时辰正好演完遁甲一种格局的规律决定的。我们知道,所谓几局是由元帅甲子戊在几宮确定的,同时 元帅和五员大将即六甲分别值班十个时辰共演练完一局,也就是 六甲分占六个宫位演完一种格局。元帅甲子戊如果在这一局中在一宮,下一局他就轮到占七宫,因为二、三、四、五、六宫分别有二甲甲戌己、三甲甲申庚、四甲甲午辛、五甲甲辰壬、六甲甲寅癸这五员大将占着,下一局元帅甲子戊就得到七宫站位带班了。这样以来, 就是局与局之间,即演练完一种阵式再接着排演下一种阵式,中间隔着五个宫位。

       由于这种原因,所以冬至上元用完阳一局后,则中元应用阳七局,中间隔着二、三、四、五、六共五个宫位;中元用完阳七局时,往后数过五个宮八、九、一、二、三,则下元该用阳四局了。小寒上元用阳二局,往后数过五个宮位三、四、五、六、七,则中元该用阳八局 了;中元用完阳八局,往后数过五个宮位九、一、二、三、四,则下元该用阳五局了。这就是阳遁“冬至一七四”“小寒二八五”“大寒三九六”等阳四宫每个节气中元、下元用几局的依据和规律。

       阴遁四宮,由于是逆数倒排,所以每个节气的中元和下元所用阴遁几局,采用倒数过五个宫位的方法,也就知道用几局了。比如夏至节上元用阴遁九局,往后倒数即逆排过五个宫位八、七、六、 五、四,则中元应用阴遁三局;再往后倒数过五个宮位二、一、九、八、七,则下元该用阴六局了。这就是阴通“夏至九三六”“小暑八二五”“大暑七一四”等阴四宫每个节气中元、下元所用几局的依据和规律。

       明白了以上规律,则一年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上、中、下三元该用阴遁几局或阳遁几局,自然就清楚了。

       这是掌握奇门遁甲的又一个基本功。

时家奇门演局的规律(3)

一年二十四节气与阴阳二遁(1)


       由上二节得知,以十天干代表军队上的将帅、奇兵和仪仗分别布在九宮八卦阵中,正转、倒转进行演练,共形成阳遁九局、阴遁九局,共十八种格局、十八种阵式。

       如果以十天干每一干代表一个时辰,即时家奇门,则六十个时展即六十甲子正好演练完一局、一种阵式。

       推而广之,一年之中一共可以演练多少阵式,或者说多少局呢?

       我们知道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记时的两个小时,一天24小 时,即十二个时辰,60+12 = 5,这样就是5天演练完一局。古人把这五天一局称为一元。



       一个节气十五天,正好演练三局,古人把第一个五天这一局称为上元,第二个五天称为中元,第三个五天称为下元,即一个节气配上、中、下三元,一元演一种阵式,一种格局。

       一年共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三元,24X3=72,即共演七十二局。

       古人根据八卦九宮阵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对此做了巧妙安排,即以坎卦一宫正北方位对应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艮卦八宫东北方位对应立春、雨水、惊蛰三个节气,震卦三宮正东方位对应春分、淸明、谷雨三个节气,巽卦四宮东南方位对应立夏、小满、 芒种三个节气,以离卦九宮正南方位对应夏至、小暑、大暑三个节气,以坤卦二宫西南方位对应立秋、处暑、白露三个节气,以兑卦七宫正西方位对应秋分、寒露、霜降三个节气,以乾卦六宫西北方位 对应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

       在奇门遁甲中,八卦与时间和方位的配比关系,基本上源于 《周易》中的后天八卦图,但有几点不同,需提醒读者注意:

       ①周易古典筮法、纳甲筮法、梅花易数等均用的是后天八卦方位(即坎北离南、震东兑西、艮东北坤西南、乾西北巽东南,这点奇门遁甲与之完全相同),八卦的序数,却是用的先天八卦数,即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而奇门遁甲中,八卦序数用的是洛书九宫与八卦对应之数,又名后天八卦之数,即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②周易古典绝法、纳甲筮法、梅花易数等所用后天八卦方位图与时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即北方坎卦对应农历十一月,大雪、冬至二个节气,对应一天中的子时;东北艮卦对应农历十二月和正月, 小寒、大寒、立春、雨水四个节气,对应一天中的丑时、寅时;正东震卦对应农历二月,惊蛰、春分二个节气,一天中的卯时;东南巽卦对应农历三月、四月,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四个节气,一天中的辰 时、已时;南方离卦对应农历五月,芒种、夏至二个节气,一天中的午时;西南坤卦,对应农历六月、七月,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一天中的未时、申时;西方兑卦对应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个节气,一天中的酉时;西北乾卦对应农历九月、十月,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四个节气,一天中的戌时、亥时。而奇门遁甲中,八卦八方所对应一天中十二地支的时间与上述筮法完全一致,但对应一 年二十四节气和月份则与上述筮法略有不同,它根据“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的原理,阴阳二遁以冬至、夏至二个节气为分界线,这样将八卦八方与时间的对应关系整个地依次往后错了一个节气,即北方坎卦由对应大雪开始,变为对应冬至开始;同时,一个卦一个方位对应三个节气,将上述的不等分(艮卦对应四个节气、 坎卦对应二个节气等)变为等分,3X8 = 24,八卦八方各对应三个 节气。正好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平均分配完毕;这样一个卦一个方位不再是对应一个月份或二个月份,变为对应一个半月,比如北方坎卦对应农历十一月下旬和十二月,东北艮卦对应正月和二月上旬, 即一个卦一个方位大致对应45天。

       ③正由于上述原因,八卦的阴阳属性、干支时间的阴阳属性也相应进行了调整,与周易上述几种筮法有了不同。在周易上述几种筮法中,乾、坎、艮、震由于分别代表父亲、中男、少男、长男,为男子 为阳性,故称为四阳卦;而巽、离、坤、兑由于分别代表长女、中女、 母亲、少女,为女子为阴性,故称为四阴卦。而奇门遁甲中,四阳卦则指对应阳遁四卦的坎、艮、震、巽,四阴卦则指对应阴遁四卦的 离、坤、兑、乾;在时间上,则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天干,按顺序一分为二 ,即甲、乙、丙、丁、戊前五个时辰为五阳时,己、庚、辛、壬、癸后五个时辰为五阴时,所谓阳时利客、阴时利主,即指此。

       古人根据“冬至一阳生”用阳遁,“夏至一阴生”用阴遁的原理,对八卦八方九宫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做了调整,使从坎一宫对应冬 至节开始,离九宫对应夏至节开始,形成一卦一宫对应三个节气的等分格局,见图七。

       这个图表中的冬至一七四、小寒二八五、大寒三九六,指的是从冬至节开始的十五天,分别用阳遁一局、七局、四局,小寒节的十 五天中分别用阳遁二局、八局、五局,大寒节的十五天中分别用阳遁三局、九局、六局,依次类推。从夏至开始用阴遁,夏至九三六,小暑八二五,大暑七一四,指的是夏至节后十五天分别用阴遁九局、三局、六局,小暑节后十五天用阴遁八局、二局、五局,大暑节后十五天用阴遁七局、一局、四局,依次类推。

时家奇门演局的规律(2)

时辰六旬与遁甲一局

       由上节得知,用十天干代表军队上的将帅、奇兵和仪仗分别布在九宮八卦阵中,正转、倒转进行演练,共形成阴阳二通十八种格局,即十八种阵式。在奇门遁甲中就叫阳通九局,阴通九局,共十八局,这是地盘上的十八种定局。

       我们知道,十天干其实主要是时间符号,所以恢复它们的时间含义,以十天干配上十二地支,一个干支代表一个时辰(古代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的话,则六十个时辰,由元帅甲子戊带头,正好演练完一种阵式,一种格局。

       即由元帅甲子带班十个时辰:甲子时、乙丑时、丙寅时、丁卯时、戊辰时、己巳时、庚午时、辛未时、壬申时、癸酉时;

       二甲大将甲戌带班十个时辰: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壬午、癸未;

       三甲大将甲申带班十个时辰: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于、己 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已;

       四甲大将甲午带班十个时辰: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

       五甲大将甲辰带班十个时辰: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六甲大将甲寅带班十个时辰: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 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这样,六甲大将每人值班十个时辰,正好六十个时辰,与循环记时的六十花甲子相一致,而在这六十个时辰中,六甲大将和三个奇兵所在的宫次是固定不变的。比如阳遁一局阵式,甲子始终在一宫戊旗下,甲戌始终在二宫己旗下,甲申始终在三宫庚旗下,甲午始终在四宫辛旗下,甲辰始终在五宮壬旗下,甲寅始终在六宫癸 旗下;丁奇始终在七宫星旗下,丙奇始终在八宫月旗下,乙奇始终在九宫日旗下。

       由于在六十个时辰中,三奇六仪所在宫次是固定的,所以就形成一种阵式,一种格局,奇门遁甲就叫一局。

       这就是时家奇门最根本的规律。见图六《六旬一局遁甲规律 表》,这里所谓一旬,不是指十天,而是指十个时辰。







时家奇门演局的规律(1)

十天干与九宫八卦阵
       奇门遁甲来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具体而言,就是九宫八卦阵。

       《黄帝阴符经》上讲“八卦甲子,神机鬼藏”,这就是说,奇门遁甲的神秘奥妙之处均藏在八卦和甲子之中。

       九宫八卦是以空间为主要特征的全息符号,六十甲子(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是以时间为主要特征的全息符号。奇门遁甲就是将这二者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融时空为一体,包括天、地、人、神(自然界某种神秘力量)在内,多维立体的动态宇宙思维模型,并以提取时间信息为主,进行系统思维、辨识,从而达到预测万事万物、选择有利时空进行趋吉避凶的古典数术学、预测学,或叫预测术、预测方法,均可。

       由于它来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因此,十天干除去其代表时间概念的特定意义以外,最大特征,是其含有人格化的军事意义, 明白了这一点,奇门遁甲就应刃而解了。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天干符号,在奇门遁甲排兵布阵中,代表着军事上的特定事物。

       甲为元帅为主将,他经常隐蔽在阵中,所以叫遁甲。
       乙、丙、丁为三奇,是元帅或主将身边最得力的三个辅佐官。在一定意义上,乙、丙、丁三奇就像现代军队的司、政、后三大机关一样,司令部起参谋作用,政治部起政治宣传作用,后勤部起粮草供应作用。乙为文官为谋士,他或她打着一面绣有太阳标志的旗帜(日奇);丙为武官,为主帅身边最得力的卫士,他打着一面绣有月 亮标志的旗帜(月奇;关公的青龙偃月刀,也可能源于此);丁为军需官,负责粮草军需供应,他或她打着一面绣有星星的旗帜(星 奇)。乙、丙、丁三奇,也可以作为三支奇兵来理解,出奇制胜往往都靠它。也有人从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解释乙、丙、丁为何称为三奇,即甲为主帅,为阳木,最怕庚金克杀(阳金克阳木为七杀,最凶);面乙为阴木,好比甲木的妹妹,乙庚相合,甲将乙妹嫁给庚金为妻,这样甲木就解除了威胁,乙自然可称得上实行“美人计”的奇兵了;丙为阳火,木生火,他好比甲木的儿子,能克杀庚金,保护甲木之父,所 以他自然也是一奇;丁为阴火,她好比甲木的女儿,也能克伤庚金,保护甲木之父,所以也是一奇,为此她还有“玉女”的美称。

       戊、己、庚、辛、壬、癸叫做六仪,也就是六支仪仗队,六面旗帜。 我们可以根据阴阳五行的概念,分别为它们命名:戊为阳土,可叫正黄旗,己为阴土,可叫镶黄旗;庚为阳金,可叫正白旗,辛为阴金, 可叫镶白旗;壬为阳水,可叫正黑旗,癸为阴水,可叫镶黑旗。这样就形成黄、白、黑六面不同标志的旗帜、仪仗队。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形成六十甲子,则十天干每个都会用六次,这样就形成了六甲、六乙、六丙、六丁、六戊、六己、六庚、六辛、六壬、六癸。

       所谓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六甲就是六位将帅,其中甲子为元帅,其他五甲为大将,他们在排兵布阵中都要隐遁在一定的旗帜之下。在奇门遁甲的九宫八卦阵中,他们的仪仗旗帜是固定不变的。

       元帅甲子隐蔽在正黄旗戊土仪仗之下,二甲大将甲戌隐蔽在镶黄旗己土仪仗之下,三甲大将甲申隐蔽在正白旗庚金仪仗之下, 四甲大将甲午隐蔽在镶白旗辛金仪仗之下,五甲大将甲辰隐蔽在正黑旗壬水仪仗之下,六甲大将甲寅隐蔽在镶黑旗癸水仪仗之下。

      换一种说法,就是元帅甲子以戊为仪仗,因此又叫甲子戊;二甲大将甲戌以己为仪仗,因此又叫甲戌己;三甲大将甲申以庚为仪仗,因此又叫甲申庚;四甲大将甲午以辛为仪仗,因此又叫甲午辛; 五甲大将甲辰以壬为仪仗,因此又叫甲辰壬;六甲大将甲寅以癸为仪仗,因此又叫甲寅癸。这是永定例,即永远不变的将帅仪仗配备准则。

       十天干将甲隐遁起来,剩下九干,以配九宫八卦阵。六甲分别隐蔽在六仪之下,与乙、丙、丁三奇分占九宫。他们有固定不变的顺序和队形。这个顺序和队形就是:

       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

       这一点是奇门通甲排局布阵的要害,过来所有的书籍都没有或不肯点明这一点。这一个固定不变的队形和顺序,并非一条直线,并非一字长蛇阵,而是一个连环阵,是一个太极圈,是一个无头无尾永远连在一起的迷魂阵。如果把它弯曲起来,就构成一个圆圈:
       也就是说,戊永远挨着己,己永远挨着庚,庚永远挨着辛,辛永远挨着壬,壬永远挨着癸,癸永远挨着丁,丁永远挨着丙,丙永远挨着乙,乙永远挨着戊,无论谁在前、谁在后,前后邻居是不变的。

       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这个队形呢?原因就是出子军事上行兵打仗的需要。戊、己、庚、辛、壬、癸这六支仪仗队下隐蔽着六甲大将,一甲甲子戊、二甲甲戌己、三甲甲申庚、四甲甲午辛、五甲甲辰壬、六甲甲寅癸,无论谁在前,谁在后,但顺序和队形是不能乱的。丁奇接在甲寅癸后边,因丁奇是军需官,即粮草辎重永远排在部队最后边,但从连环阵来说,它又接近元帅甲子戊,像后勤部一样随时听从司令部元帅的命令和调遣。从长蛇阵看,似乎乙奇在队伍最后, 其实不然,因为九宮八卦阵不是一个长蛇阵,而是个首尾衔接、无头无尾的连环阵,所以实际上,乙奇永远挨着甲子戊,即参谋官或者像现代军队的司令部一样永远跟在元帅甲子戊身边。而丙奇,作为武宮,作为中央警卫队或现代军队的政治部一样,则永远紧跟司 令部,跟着乙奇,换句话说,比如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所描写的古代战争,元帅在中军帐里,谋士随时跟在身边,而警卫则站在帐外,后勤粮草宮则更远一些。

       总之,这是一个布阵的队形,不是一个行军的队形,是正转或倒转,即九支部队在九宮内从一宫到九宮或从九宮到一宫不停顿地进行演练、变换队形、变换方向的迷魂阵队形。

       由此,进一步从奇门遁甲内部运作的机制上证明了它确实来源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
       具体而言,所谓阳遁,就是从一宮到九官,按戊、己、庚、辛、壬、 癸、丁、丙、乙这个顺序顺排;所谓阴遁,就是从九官到一宫,按着这个顺序逆排。

       这就是过来奇门遁甲书上讲的,阳遁,顺排六仪,即从一宫到六宮分别为戊、己、庚、辛、壬、癸;逆排三奇,即从七宫到九宫为丁、 丙、乙。为什么叫逆排三奇呢?因为按十天干正常顺序应是乙、丙、 丁,现在倒过来了,所以叫逆排或逆布三奇,阴遁呢,则顺排三奇,即从一宫到三宮,为乙、丙、丁;逆排六仪,即从四宮到九宫,分别为 癸、壬、辛、庚、己、戊。

       其实,只要记住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这个永远不变 的队形顺序,知道阳遁是从一宫到九宫顺排,阴遁是从九宫到一宫逆排,就完全可以了。(见图一《遁甲规律表》)


       还有一点,就是元帅甲子戊遁在几宫,就是奇门遁甲的几局。即阳遁时,甲子戊在一宮时,就是阳遁一局;甲子戊在二宫时,就是阳遁二局;依次类推。阴遁时,甲子戊在九宫,就是阴遁九局;在八 宮,就是阴遁八局;在七宫,就是七局;依次类推。
       换句话说,一提阳遁几局,就指的是甲子戊在几宫;一提阴遁几局,也是指甲子戊在几宫,只不过他们的排列顺序有顺逆之分罢了。

       比如说,阳遁三局,我们即知元帅甲子戊在三宫,按阳遁顺排的规律,则二甲甲戌己在四宫,三甲甲申庚在五宫(寄坤二宫),四甲甲午辛在六宮,五甲甲辰壬在七宫,六甲甲寅癸在八宫,丁奇在九宮,丙奇在一宮,乙奇在二宫。

       同样,一说阴遁四局,我们即知元帅甲子戊在四宫,按阴遁逆排的规律,二甲甲戌己在三宫,三甲甲申庚在二宫,四甲甲午辛在 一宫,五甲甲辰壬在九宫,六甲甲寅癸在八宫,丁奇在七宫,丙奇在六宫,乙奇在五宫(寄坤二宫)。
       依次类推。我们只要记熟了六甲隐在六仪下的固定位置,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时在纸上或手上推演九宫八卦阵即奇门遁甲的格局了。

       在纸上速记的方法如图二和图三:


       即在纸上随便画一井字,然后填上九宫的固定位置,用几局,就在几宮的格内填上甲子戊,然后按阳遁顺排、阴遁逆排的规律,分别填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这样一个奇门遁甲地盘的格局就布好了。
       在手上布局的方法,如图四、图五。即利用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横纹隔开的九个空间作为九宫,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然后根据遁甲几局,将三奇六仪分别填进去,图四就是在手拿上布的阳通三局地盘图,图五就是在拿上布的阴通四局地盘图。把八卦九宫的位置固定在手上,并牢记阴阳二通的规律,长此以往,熟能生巧,自然就可以在手上推演奇门遁甲了。

       这是第一步基本功。